意存高尚 寧靜致遠——徐玖平院士講座
意存高尚 寧靜致遠
嘉賓簡介:
徐玖平,全國政協(xié)委員,四川大學商學院院長,長江學者,國際系統(tǒng)與控制科學院院士,系統(tǒng)學和管理經(jīng)濟學專家,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,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,國際管理科學與工程管理學會理事長,中國系統(tǒng)工程學會副理事長,中國優(yōu)選法統(tǒng)籌法與經(jīng)濟數(shù)學研究會副理事長。
迄今為國家培養(yǎng)應用數(shù)學、運籌學與控制論、管理科學、技術經(jīng)濟及管理等碩士、博士200余名;《管理經(jīng)濟學》、《管理運籌學》等著述被評為國家精品教材,因在教學改革和科學研究方面的創(chuàng)新性構(gòu)想,及教學和科研領域顯著成績,2002獲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。
【講座內(nèi)容摘編】
“寧靜致遠”是對大學之道的弘揚和傳承
大家在大學讀書,一定要有寧靜之心態(tài),致遠之舉動,這既是對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的弘揚,也是對大學辦學思想的傳承,對大學之道的回歸。
“浮躁”違背了大學精神之稟性,大學的“寧靜致遠”要求大學生靜心明志。我想,大學之“寧靜致遠”不是啃書本,孤立自我、脫離社會,而是要在理念荒蕪、劇烈變革的時代,自覺地檢視自己對知識、自身、社會的責任與擔當,時刻關注他人、時代、世界,開理性知認識、促社會之進步。大學的“寧靜致遠”是一種哲學、是一種品格、是一種境界。靈臺清靜,靜能生慧,慧能生智,我們需要創(chuàng)造價值,呼吁社會,要在超脫功利雜念的價值追求中探索規(guī)律、求索真知,傳承文化、引領文明。
非意存不能高尚 非寧靜無以致遠。寧靜是寧靜者的明鏡臺。
我們雖然是學生,但是我們要用學者指導的思想來提升境界。學者之道是“大其心,容天下之物;定其心,應天下之變”。我們是讀書人,是在圣賢道路上行走的人,我們應該有這樣的精神境界和追求。學習研究書寫輝煌人生,讓人迷,讓人醉;純真情懷升華崇高境界,讓人淡,讓人悟。高尚情操點燃致遠期望,引深思,促奮進。為什么我們不能成功、做不好,不愿意干或者沒干好,為什么我們苦惱,不陽光、心多雜念、得失太重、人生苦短,這些都不是應該有的理由和說法。希望大家人要陽光,心要沉靜,人生雖然苦短,但一定要走好。
人之相敬、敬于德;人之相交、交于情。怎么處理好同學之間的關系,就是幾句話——人之相愛、愛于真;人之相處、處于心;人之相和、和于善;人之相惡、惡與私;人之相諧、諧于美。希望大家相處的時候要相互尊敬。大家首先要有所為,才有所畏。我覺得最要提醒大家的就是私字,如果大家私字太嚴重,就會走火入魔。我確信愛是教育的主導力量,她不僅是探索知識和技能的途徑,更是塑造人格、追尋生命意義的過程;以言傳身教的方式、互愛互敬的態(tài)度,師生共同追求成長。我堅定尊重學術自由與自主的立場,相信知識使人明理,明理使人真正自由。掌握了這些,就使我們自由了,它是我們?nèi)祟愐恢弊非蟮臇|西。
大學之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,棄舊圖新,完善道德至崇高境界。知道應達到的境界才能確定志向,志向確定才能心靜不亂,心靜不亂才能神思安穩(wěn)。大學應該有這樣光明正大的品德。今天有許多大學教育忽視了獨立性和超越性,漸漸失去大學之精神,功利主義橫掃校園,變成一個逐利的公司,大有職業(yè)培訓代表健全人格培養(yǎng)之傾向,大學在異化。幸運的是,你們出于對知識的渴望,來到華商學院,學員會有機會實現(xiàn)你們的理想,我們要為社會負責任。
大學貫穿始終的是傳承文化、創(chuàng)新知識、追求真理和矯正社會的精神品質(zhì)。你們一定要看護好曾經(jīng)的激情和理想。在這個懷疑時代,社會更需要信仰。如果當代大學生都喪失了堅守底線的力量,那還能用什么去感召人民呢?如果大學里最出類拔萃的人被徹底物化,那理想主義還能在這片土地上嗎?盡管路行艱難,配備為伴,但是走到現(xiàn)在高度的你們,無論如何都要時刻銘記你們從哪里來,到哪里去,不要迷失方向。
同學們,你們必須領風氣之先,不浮躁,有抱負,胸懷天下、貢獻社會。此去將來,你們?nèi)裟芙饷裆嚯y,造百姓之福祉,才不負學校之殷殷期望。超越意識形態(tài),在任何主流價值觀下都要有終極理想。我們要堅信自己,走自己的路,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,就一定會有收獲。
同學們,千萬不要想黎巴嫩詩人說的,“我們已經(jīng)走得太遠,以至于忘記了為什么而出發(fā)”,這是文學院的感慨。不管走到哪里,一定記住為什么而出發(fā),不能為了特色而特色,以至于忘記了我們的前進方向。
同學們,未來人生的遠方,不完全在于你能掙多少錢,有多大權,成多大名。在致遠的路上,你們要把人文情懷帶到遠方,那是一定不能少的,不管你是為學、從商還是做官。在致遠的路上,即便是娛樂、體育也不能沒有誠信;在致遠的路上,你們要把互信帶到遠方,如果我們的社會不再有互信,中國又何以崛起于遠方。一所大學的價值、畢業(yè)生的工資、汽車、住房是表面標準;畢業(yè)生對社會、對人類的影響與貢獻才是真正的價值判斷。同學們,你們要追求物質(zhì)上的成功,更要追求精神上的卓越,勇敢地走向你們事業(yè)、理想、人生心理的遠方吧。
要走向遠方,要有寬廣的胸懷。胸懷是什么?它是一股“用天下之才、盡天下之利”的氣度,我們應該有的胸懷就是奉獻社會、兼濟天下,既要尊重科學規(guī)律,又要敢于打破陳規(guī)。
海納百川,有容乃大。要以真誠之心向后看,以希望之心前看;要以博愛之心向下看,以真誠之心向上看。要關心你們后面的師弟師妹。同時,你們要馬上面臨社會。要以謙遜之心向左看,以虔誠之心向右看??匆娨粋€好的、優(yōu)秀的,我們就拿自己跟他比,如果差得遠,我們就改,努力去做。如果看到一個不好的,也要比一比,讓自己做得更好。無論是哪種,都要去比,考量自己在什么位置。什么是真正的驕傲?學習的人是驕傲的人。只要他愛學習,他就是謙遜的。
最后講幾句,觀念決定思維,思維決定行動,行動決定習慣,習慣決定品德,品德決定命運。當下的步伐決定未來的風景,今天的選擇決定明天的成就,現(xiàn)在的態(tài)度決定將來的高度。一切都從今天開始,昨天跟今天的關系不是太大,我們不能忘記歷史,也不能不想到未來,更重要的要關注眼下、當下、今天。希望大家修正念,走正道,得正果。
來源:中國網(wǎng)
?